近日,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学术年会(2025)暨创新教育研讨会成功举办,现场举行了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云南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8名教师斩获荣誉。
其中院长勾英获聘“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委员会专家委员”,并荣获“创新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值得一提的是,全国仅有10人获此殊荣。
教师潘麒作品《“万柿胜意”西红柿酱后皮渣籽分离技术》荣获示范案例;教师刘又维作品《以和为桂》荣获示范案例;教师勾英、赵杨华、杨恋作品《“三种精神”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的探索研究》荣获优秀论文;教师孙晓君、潘麒、朱建平作品《数字赋能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重构——基于DSP理论模型的“EM创业云平台”创新实践研究》荣获优秀论文。
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学术年会(2025)暨创新教育研讨会,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2024-2035年)》的指引下,以 “创新・融合・未来” 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60余所高校创新创业领域行业专家,教务处、分管创新创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高校二级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双创教师480余人参加研讨会,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与实践经验交流,系统梳理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获奖教师代表感言
肖科浪同学说:“感谢学校的支持,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此次获奖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在比赛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未来,我定会将此次宝贵的比赛经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争取取得更多荣誉。”
勾英表示:“此次殊荣的获得得益于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视与学校的支持。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我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引擎,以全国产教联盟创新创业创造委员会专家委员身份为纽带,依托全国产教联盟平台,为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贡献智慧,为学校打造新时代产教融合标杆、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注入新动能。”
潘麒表示:“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农业现代化需要科研工作者既做实验室里的工匠,更当生产线上的解题人,我将持续开展跨区域技术迁移研究,期待通过技术创新,让更多农产品告别粗加工模式,真正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增值。”
刘又维表示:“奖项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鞭策。在以后的创新教育实践中,我将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矢志践行产教融合理念,探索“真题真做、实战育人”的模式,让更多作品从课堂走向社会,让教育真正成为推动行业进步、文化传承的创新力量。”
云南工商学院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学校通过构建顶层设计-政策保障-资源整合-平台搭建四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打造课程教学-项目孵化-竞赛实践-成果转化全链条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导师团队和覆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此次教师获奖,充分彰显了学校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显著成效,是学校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生态的生动实践。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培养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