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工商学院师生赴会泽县开展美育师资培训——“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
2025-04-28

为深入落实《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好2024年春季学期学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近日,云南工商学院组建学校师生美育共建团队,由教育学院艺术系骨干教师朱丹带队,携歌舞表演专业学生马宇菲、支梦涵等赴会泽县,为会泽县娜姑镇中心学校下属14所小学以及娜姑中学进行大课间操教学及推广培训,通过文化浸润+师资培育模式,创新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课间育人载体。




文化赋能:让课间操焕发民族光彩


此次送教活动遵循“送教到位,精准帮扶” 的理念。据了解,活动前期,会泽县教体局携手云南工商学院教育学院多次开展调研,最终确定将会泽县娜姑镇中心学校作为培训推广的试点,依据《云南省关于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深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活动现场,云南工商学院师生聚焦民族体育舞蹈大课间操教学师资培训及推广,每个动作都承载着民族礼仪,跳跃组合再现独特的文化韵律。朱丹老师介绍道。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广融合民族体育舞蹈多元文化的创新作品,让民族文化的魅力在课间操中绽放,为学生们带来全新的课间体验,让课间活动成为流动的文化课堂。


三维帮扶:构建长效培育机制


朱丹老师在培训现场表示:“我们要以 ‘浸’ 的耐心慢慢融入,用 ‘润’ 的力量滋养师生成长。此次行动不仅填补了乡镇美育、体育教育的缺口,更是让孩子们通过艺术与运动打开眼界、点亮未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除动作教学外,团队还开展三项深度帮扶:


师资造血:对乡镇15所学校的24名教师进行精细化教学,传授动作拆解、运动原理、教学方法等实用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美育师资队伍。


课程留痕:同步录制动作分解视频,方便老师们后期复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确保培训效果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设计:指导成立“教师创编小组”,鼓励教师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动作库进行创作,培养本土体育美育生力军,使美育活动能够深深扎根于当地文化土壤,长期开展下去。


双向成长:教育温情的生动传递


参与支教的学生也深有感触。2023级歌舞表演1班的马宇菲在娜姑中学支教期间,见证了教师们从生疏到流畅的转变,听到孩子们对课间操的热烈期待,她深刻体会到支教的价值所在:“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动作,更是活力与希望。离别时的不舍让我明白,教育是彼此照亮的过程。这次支教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传递快乐与能量,虽然时间短暂,但这份温暖与成长将长久留存于心。”


2024级歌舞表演1班的支梦涵则被老师们的学习态度所打动:“下乡去会泽这几天,老师们很认真地跟着学习,休息时他们依旧在练习。他们对教学的敬畏和认真,让我受益匪浅。”


成效初显:打造美育浸润新范式


娜姑镇中心学校校长李顺才对此次帮扶成果感到欣慰:“过去我们的课间操是有些流程化,现在孩子们对课间操很感兴趣,一直追着问 ‘下次学什么’ ” 。据悉,该校计划在61日前完成全员推广,并联合云南工商学院申报省级 “一校一品” 示范项目。



此次行动是云南工商学院践行社会责任、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缩影,也是深化体教融合的创新尝试。未来,学校将与会泽县教体局共建“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美育工作站”,持续输送音乐、体育、美术等专业师资,惠及会泽县乡镇更多的学校,打造 “课程浸润 + 师资培育 + 文化传承” 三位一体帮扶模式,让美育成为城乡协同发展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和教育活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