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者说| 杨思堯:乘风破浪,一战上岸云南大学
2025-04-30

在古籍的书页间,有人用平仄丈量文化的厚度。在深夜的砚台旁,有人用墨香晕染理想的轮廓。考研,是一场与时光博弈的修行,有人止步山腰,也有人披星戴月,点亮属于自己的北斗。来自文法学院2021级【本科】汉语言文学5班的杨思堯同学顺利考上云南大学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考研故事。



大家好,我是2021级【本科】汉语言文学5班杨思堯,高中毕业于剑川山师华清民族中学,顺利考上云南大学的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获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骨干等荣誉称号。


向阳而上,在学习中解码文明的密码。


填报志愿时,我以文化传承者的眼光绘制求学地图。云南工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其三重优势吸引了我。一是专业课程融合语言学理论与文化传播实践,构建典籍研读+新媒体创作双轨培养体系;二是创新非遗传承模式——校企共建彝绣大师工作室,业界泰斗亲授技艺并带领学生参与云南少数民族技艺现代服饰转化实践;三是学校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建立学术联盟,搭建跨文化实践平台。这些特色,让我在志愿栏郑重写下云南工商学院。


大学时光里,图书馆的木质长桌是我最忠实的伙伴。在这里,我曾在《文心雕龙》的注释间追寻古典文论的精髓,也通过《国际中文教育案例分析》触摸学科前沿的温度。当同龄人在操场嬉戏时,我正整理着《现代汉语》的思维导图;当城市渐入梦乡,我的台灯仍为《对外汉语教学引论》亮着微光。


在考研攻坚阶段,我常常在学校专门为考研学子设置的24小时自习室学习,望着窗外渐次熄灭的楼宇灯火,在真题集上写下答案,用笔尖划开命运的茧。


下一站,云南大学


接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这封承载着学术理想的信笺,不仅是通往国际中文教育殿堂的通行证,更是督促我成为兼具学术底蕴与实践智慧的教育使者的使命书。未来三年我将系统建构语言学理论框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打磨教学技艺。我期待在典籍研读与课堂实训的交响中,以汉字为舟楫,架设中外文明互鉴的桥梁。


备考经验贴


◉ 精准锁定核心教材备考,认真分析历年真题。


◉ 分阶段科学规划,细化每日任务,严格按照计划完成学习。


◉ 巧用碎片时间,学会从“死记”到“活用”。


◉ 调整好心态,要稳中求胜,规避焦虑。


TO学弟学妹


那些在《古代汉语》词类活用表中标记的荧光,在《语言学纲要》思维导图上增添的批注,终将在某天破茧成蝶。愿你们在平仄格律间找到奋进的韵脚,让每个晨读的声调都成为上岸的号角!

相关阅读